国庆长假的余韵里,思念如同破土的藤蔓,缠绕着记忆中故乡老宅的轮廓。归乡心切,我踏上旅程,满心都是与故土重逢的期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横亘在前,无情地截断了通往县城的路。命运的安排总是这般奇妙,我不得不暂居老宅,却未曾料到,这场雨竟为我掀开了记忆深处那道美味的封印。
姑姑家的女儿春兰,既是血脉相连的表妹,又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得知我归来,她眉眼含笑,从自家果园摘来水灵的桃子和饱满的红枣。临近中午,她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酱香水疙瘩——这可是晋南农家餐桌上的常客。浓郁的香气裹挟着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沉睡的味蕾瞬间被唤醒,我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在舌尖的舞动中,与阔别多年的美味重逢。
在山西晋南这片浸润着烟火气的土地上,水疙瘩堪称面食中的明珠。它软嫩弹滑,麦香醇厚,酸与香在唇齿间缠绵交织,令人回味无穷。这道家常美味不仅暖了胃,更慰藉了心,是农家人餐桌上的常客。尤其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一碗热气氤氲的水疙瘩,足以驱散寒意,温暖身心。它制作简单,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温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晋南人的岁月记忆。
每次回到老家,思绪总会飘回儿时时光。记忆里,母亲做水疙瘩的身影历历在目,那熟悉的味道早已融入血脉,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印记。
清晨,晨光初露,母亲便开始忙碌。她将面粉倒入盆中,撒上少许盐,把鲜嫩的花椒叶细细切碎,与面粉充分融合。根据季节变换,夏天用清凉的井水,冬天以温热的泉水和面,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静待面团“苏醒”。
午后,母亲洗净豆角、茄子、包菜,将它们切成小块。锅中倒油,放入自家秘制的黑红色面酱,炒出浓郁的酱香。接着,豆角、茄子、包菜依次下锅,撒上盐和花椒粉翻炒。待蔬菜微微变软,鲜红的番茄入锅,酸甜的汁水瞬间四溢,香气弥漫整个厨房。加水煮沸后,母亲将一碗水浇在面团上,灵巧地揪起面片,一片一片落入锅中。中途搅拌两次,确保每一片都受热均匀。盖上锅盖,不过两三分钟,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水疙瘩便新鲜出炉。
在物资匮乏的农业社时期,吃上一顿水疙瘩是难得的幸福。如今,时代更迭,生活富足,这道承载着岁月记忆的美食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登上了星级宾馆的餐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晋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
窗外,雨丝依旧缠绵。我捧着那碗温热的水疙瘩,仿佛握住了整个故乡的温度。熟悉的味道化作无形的纽带,将我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乡愁,这份对水疙瘩的眷恋,都将永远镌刻在心底,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