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旁的三颗老枣树,是我家半个多世纪的念想。最早的两棵,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集体时分的,后来旁侧又长出了一棵小苗,慢慢也长成了能结果的树,三颗枣树便这样守着一方土地,也守着我儿时的岁月。
那时候祖国刚解放,日子穷得见底,集体地里、沟底、埝边的果树,但凡能结果的,都分了各家各户。枣树的果子是宝贝,脆甜的滋味能解饿也能解馋,大人孩子都把它当稀罕物。一到秋天,枣快熟时,我每天上学路过,总要绕到树旁瞅两眼,生怕枣被人偷摘了;放学后又扛着凉席、搬个小板凳,趴在枣树下写作业,一边算着算术题,一边盯着枝头的青枣,风一吹叶子响,都要抬头看看是不是有人来。过了七月十五,枣儿刚泛红,家里就忙着提前摘果——怕晚了被人惦记,年年都是这样,慌慌张张却又满是期待。
十八岁那年,高中刚毕业,我背着行囊去参军,这一离开家乡,便是近五十年。其间再没去过那片枣树林,也再没尝过枝头脆甜的枣。今年恰逢父亲周年,我回到老家待了两个月。前几日去竹林谷游玩,无意间路过村委会旁,一眼就瞥见了那几颗老枣树。
“哇!”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枝头沉甸甸挂满了红枣,像缀满了红色的小灯笼,红得透亮。一阵微风吹过,挂满红枣的枝条轻轻摇曳,沙沙的声响,竟像在迎接久别重逢的主人。许是今年雨水充足,枣子结得比儿时还要多。我不由自主地走到枣树下,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又一张,儿时守着枣树写作业、慌慌张张摘青枣的画面,忽然就清晰地涌了上来。伸手摘了一颗红枣,塞进嘴里,还是记忆里的脆甜,汁水在舌尖散开的瞬间,眼眶竟有些发热。
老枣树还在,守着故土,守着岁月,也守着我藏在时光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