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依然钟情于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作为洪洞县一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老年体育协会的一名宣传员,写作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爱好,成为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更是串联起温暖与力量的精神纽带。
我热爱写作,是源于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退休后那段略显寂寥的时光。那时,老伴默默地收拾书房、递上热茶,笑着说“写吧,写出来念给我听”;孩子们送来第一台电脑、第一盏护眼台灯,鼓励我“爸,写出咱们华人老家的动人故事”。这些细碎的温暖,像星星之火,点燃了我心底沉睡的诗意。而真正让我的文字找到了方向的,是老年体协这个充满温度的大家庭。
十余年间,协会的每次活动都成了我诗歌的富矿。每当王主席和其他领导下乡慰问时,我就不失时机地用诗句定格他们与老人们紧握的双手;观看老伙伴们在太极场上舒展身姿、在健身操中绽放活力,那些跃动的身影化作笔下灵动的意象。让我倍感幸运的是,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让我的作品陆续登上国家、省、市老年刊物。当我的诗稿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当市老体协授予我“功勋通讯员”“突出贡献奖”,我深知这些荣誉从来不属于个人——它们属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属于并肩奋斗的协会同仁,更属于每一个在岁月里依然热爱生活的不老灵魂。
作为老年生活的“捕光者”,我的笔触始终扎根于协会的土壤。每当我看到太极起势,流云在指尖翻涌,舒展的不仅是筋骨,更是岁月沉淀的从容;健身操跃动,汗珠在阳光下闪烁,挥洒的不仅是热情,更是永不褪色的青春;门球轻击,弧线划破静谧时光,碰撞的不仅是彩球,更是老当益壮的铿锵;旗袍摇曳,古韵在步履间流淌,绽放的不仅是风华,更是东方雅韵的悠长;柔力球旋舞,银绸在空中翻飞,划出的不仅是轨迹,更是灵动生命的欢畅;文艺汇演时,歌声在礼堂回荡,唱响的不仅是旋律,更是老有所乐的欢腾;慰问乡间,笑容在皱纹里绽放,传递的不仅是关怀,更是银发群体的温暖……每一场活动,都是时光馈赠的诗行,每一次相聚,都是热爱编织的华章。
当王主席带领一班人,翻山越岭赋能乡村振兴工程,慰问老人时鬓角的霜雪,专委会主任和教练们风雨无阻指导排练的身影,协会同仁们相互搀扶、彼此鼓劲点赞的瞬间……这些真实的故事,既是我诗歌的灵感源泉,也是我坚守写作的初心。我用诗歌梳理复杂的情绪,更用文字传递集体的温度——那些欢笑与泪水、拼搏与感动,在诗句中化作对抗岁月流逝的力量。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愈发觉得自己像个孤独的思考者。深夜伏案时,笔尖与纸页的摩挲声,是我与内心的对话。我思考生命的意义,在老伙伴们昂扬的精神面貌中触摸“老有所为”的真谛;探索人性的美好,从集体活动的点滴中读懂互助与奉献的价值。诗文于我,不仅是精神世界的乌托邦,更是对抗现实庸常的武器。即便生活偶有风霜,我依然愿意用文字构筑理想国,让温暖与希望在诗句间流淌。
如今,写作对我而言,已成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当看到自己的诗文能引发共鸣,甚至带动更多老同志加入文体活动,我便深感欣慰。这让我坚信,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序章;诗文也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抒发,更是传递正能量的火炬。未来,我愿继续做怀旧的记录者,用诗句镌刻时代的年轮;做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以笔为杖,在精神的高地上守望,让更多人看见:岁月或许会染白双鬓,但热爱生活的心永远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