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欢迎您的访问!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研究探讨

科学运动,健康长打—— 延长老年人网球寿命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5-07-01 15:47  点击:60 作者:王志强 来源:省直老体协

   老年人是我国业余网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热情高涨、痴迷程度常超出想象:有人将网球当作生活重心,有人因网球找回价值与快乐。但也正因年龄和身体限制,不少人被伤病困扰,不得不早早离开球场,令人遗憾。那么,如何才能打得更久、更健康?以下几点建议,供广大网球爱好者参考。


   一、警惕基础病,别拿身体“硬扛”

   退休是身体走下坡路的转折点,尤其对原本就有慢性病的人而言,老年阶段更容易暴露健康隐患。网球属于高强度对抗运动,对心肺和关节等系统都是不小的挑战。


   重症患者大多能遵医嘱,但更危险的恰恰是那些“看上去没事”的人。他们往往低估疾病风险,对身体过度自信,一旦运动过猛、情绪激动,突发事件如心梗、脑梗并不罕见。


   一些机构在老年赛事中设定年龄限制,并要求签署自愿参赛声明,正是出于对基础病的重视。延长网球寿命,必须从理性认知和科学管理基础病做起。


   二、防伤有术:控制强度,装备护体

   职业选手尚难免伤病,业余老人更应重视预防。许多痴迷球友每天长时间鏖战球场,看似热情高涨,实则在透支身体。打得久,不如打得巧。我身边一位85岁男士和一位80岁女士多年坚持打球,秘诀是——每次不超过1小时、频率适中、从不逞强。他们的“克制”正是延长运动寿命的秘诀。


   合理控制时间和强度,佩戴护具保护高风险关节(如肩、肘、腰和膝等),必要时借助中医调理、按摩或拔罐缓解旧伤,都是实用之道。


   三、赛场如人生,情绪需管理

   网球的竞技魅力让人沉迷,但情绪波动也随之而来。老年人身体反应更敏感,一场比赛的胜负、一次争议判罚、一次搭档失误,情绪一旦失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老年赛事多为双打,配合默契远比技术重要。不要因搭档失误而抱怨,也不必对对手打法说三道四。比赛中要多鼓励、少指责,有沟通尽量在局间以平和语气进行。切忌因胜负失态。身体状态、搭档发挥、对手临场表现等,皆可能影响结果。输了也无妨,健康才是第一目标。


   四、懂规则,才能心中有“数”

   很多老年人虽热爱网球,却未认真学习规则,尤其是在“信任制”比赛中更容易出现争议。比如在球的落点判断上,由于角度和高度不同,再加上离球距离也不一样,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若无规则支撑,容易因误判引发情绪波动。建议系统学习网球规则,对争议冷静处理,依据规则,有理有据,才能减少矛盾、提升比赛体验。


   五、理智对待比赛,热爱重于胜负

   交流赛是老年人主要活动方式,但部分球友过于争强好胜,输了球便摔拍、抱怨、发火。这种情绪不利健康,更破坏比赛氛围。要知道,老年人比赛多安排密集,对体力和精神是双重挑战。即便输了,也不要气馁。能站在场上打球,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六、规范热身放松,筑牢安全防线

   热身和放松对老年人至关重要。许多伤病源于上场前没热身、下场后没放松,尤其是剧烈起动、急停、转身等动作,极易造成扭伤、拉伤,甚至肌腱断裂。务必提前5-10分钟做无球热身,进入场地后循序渐进,尽量从短球、小球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拉拍、击打,再进行截击和扣杀,待身体充分活动开后再进入交流比赛。


   比赛过程中,对超过身体能力范围的球要“学会放弃”。不要为了一球冒险冲刺,避免撞上围栏或摔倒。打球要靠理智,不靠蛮劲。


   七、球场礼仪,细节见精神

   许多球场没有隔网,旁边练球的球可能滚入比赛场地。此时主动暂停并提醒对方,是安全与尊重的体现。发球失误后的球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下一分比赛节奏。细节虽小,却直接体现球员素质。


   八、打得好不如打得久

   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虽已不能参赛,但仍活跃于球场。他们打得少、但打得久,秘诀是科学管理身体、合理安排频次、避免过劳和伤病。像“多餐少食”一样,运动也要“少量多次”。控制节奏,懂得节制,才能延续热爱。


   结语:网球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老年网球不是比拼谁打得猛,而是比谁走得远。管住情绪、照顾身体、遵守规则、珍惜同伴,才能在球场上走得更长些、笑得更久。愿每一位网球爱好者,都能用智慧和热情,把这份热爱延续到更长的岁月里。

版权所有©2010~{{ currentYear }}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西渠路20号(迎泽桥西北侧)  联系电话:0351-6040940 传真号码:0351-6040940 电子信箱:shanxiltx@163.com
晋ICP备1801028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