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时间:

研究探讨

门球之“理”

时间:2023-11-28 09:59  点击:676 作者:未央 满收 来源:十七局老体协

    门球运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规模上、设施上,还是成就上、技术上等方面,都跻身世界门球运动的前列,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非撞大运,也不是上天恩赐,而是有充分理由的。笔者结合实践,谈点收获与体会。


    首先,从法理上说,门球运动要有一部好规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门球是一项游戏活动,那么先要制定好游戏规则。门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是门球运动的游戏规则,也是门球人必须遵循的法规。我国门球运动自始至今都重视对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订。起始阶段基本上源于国外现成的东西,随着门球运动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修订,逐步完备起来,越来越适合中国门球人的“胃口”,当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注重与国际规则接轨。中国门球协会在每次修订门球竞赛规则之前,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门球竞赛规则日臻完善。纵观历次门球竞赛规则修订过程,尽管条款和章节都有变化,但是其基本精神和法理是一致的,即:符合我国门球运动的主观和客观需要,推动门球运动持续健康地发展。


    其次,从学理上说,我国门球运动有深厚的科学底蕴。有人说,打门球很简单,无非是挥杆击球,玩玩游戏逗逗乐。此话有点偏颇,只看现象不见本质。有位门球高人说得好:门球入门容易深造难。所谓入门容易是指门球的门槛低,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兴趣者皆可打门球。所谓深造难是指学海或艺海无涯,不下一番苦功夫是难有进步的,更难有所作为。打门球看似简单,其实门球运动涵盖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说物理学、数学、逻辑学、哲学、军事学等等。从门球技术的角度看,不懂得物理学中摩擦力的原理,就难以掌控击球的力度;不懂得数学中几何学的原理,就难以把握擦球的角度和力度。从门球战术的角度看,不懂得孙子兵法,就难以排兵布阵;不懂得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就难以处理好进攻与防守、优势与劣势、集中与分散、得势与得分、争时与拖时等辩证关系。聪明门球人在门球训练中,不光苦练,而且巧练。所谓巧练,就是明学理,长悟性,动脑筋,提效果,达到心手相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从情理上说,中国门球运动有温度有情怀。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门球运动的主力军。老年人之所以热衷于门球运动,一方面门球运动动静结合,运动量不大,没有肢体接触,安全系数大,手脑并用,有益于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门球运动氛围和谐,气氛融洽,以球交友,互相学习,切磋球艺,交流感情,大事小情,家国情怀。门球场上对一些年大体弱的老人给予更多的温暖,有的帮助老人捡球,有的为听力有障碍的老人做手势,有的在10秒判决上替行动迟缓者开绿灯,有的在老人发生失误后及时做好安慰工作……这些凡人善举都是人性化的体现,是人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照。

 

    最后,从机理上说,中国门球运动有特色有创新。常言道:打狼要有棒,打猎要有枪。打门球要有场地、器材、规则和技能等因素,归纳起来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我国的门球运动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并且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许多方面还有创新。譬如说,门球场地建设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门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而更新的。起步阶段,受物资条件和技术因素的制约,门球人只能在沙土地球场上挥棒击球。进入本世纪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对多数门球场地也进行了更新改建,由沙土地改为人造草坪,有的还在人造草坪球场上搭建起了顶棚,条件好的还建有门球馆,无论刮风下雨,门球运动照常进行,这样一来,门球运动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得到了长足提升。在软件建设上不少方面有所创新,比如:在击球方式上,单贴脚或双贴脚击球,是击球方式的创新,有效地提升了击球准度。在2011年和2015年两次门球竞赛规则的修订中,将撞柱球复活,是大胆的创新,有人称其为门球运动的重大革命,为推动门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门球运动老少皆宜,强身健体,深受喜爱,理由充分。(十七局老体协  未央  满收)


陈靖编辑